????6月28日,由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和湖北省財政廳聯合舉辦,長江產業集團協辦的2025年綠色發展大會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會的主題為“綠色引擎 支點賦能 共建美麗中國”。來自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沿江11省市及綠色產業界的代表共同見證了湖北省政府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會上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黨委書記、董事長壽偉光致歡迎詞,財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廖岷,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于會文,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文兵分別致辭。鈕新強、王焰新、劉炳江、魏學哲、池汝安等院士專家應邀出席大會并作主旨演講。湖北省生態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生態”)黨委書記、董事長姜功新作為圓桌論壇嘉賓,分享了公司在踐行“兩山論”中的創新實踐,重點展示了磷石膏高值化利用和農業廢棄物循環經濟的“湖北樣板”,黨委副書記鄧京津和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東分別作了投資案例解讀和重點項目推介。
????磷石膏變“金礦”:技術攻堅+模式創新破局生態難題
作為長江經濟帶磷化工大省,湖北年副產磷石膏超3000萬噸,歷史堆存量近3億噸。姜功新在論壇中指出,磷石膏既是環境包袱,更是資源富礦。湖北生態通過三大舉措推動其從“廢料”向“綠色材料”轉型:一是技術攻堅打通全產業鏈。湖北生態牽頭成立省級磷石膏研究院,聚焦無害化處理與高值化利用技術突破。通過研發浮選除雜、固固礦化(固化氟離子)等新型凈化工藝,提升磷石膏純度,并成功開發建材添加劑、高分子材料填充劑等高附加值產品。二是首創“資本+市場”雙輪驅動模式。一方面聯合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資本方投入項目建設;另一方面對接建材、包裝、化工等下游企業鎖定下游應用渠道,在宜昌、鄂州落地磷石膏包裝箱項目,以市場化訂單保障項目可持續運行。三是規模化布局打造產業集群。湖北生態正投資30億元在全省多點布局磷石膏綜合利用基地,目標將年消納能力提升至600萬噸。姜功新透露,公司同步探索磷石膏土壤化改良技術,通過微生物激活實現堆場生態修復與經濟作物種植,將堆積區變為良田。
????農業循環經濟:萬畝農田的廢棄物資源化閉環。
????針對農業大省廢棄物的資源化難題,湖北生態創新推出“高標準農田+環保產業”模式。姜功新以老河口項目為例詳解閉環路徑。一是沼氣能源化。通過處理農業有機廢棄物,日產沼氣5萬立方米,替代標煤1.8萬噸/年。二是肥料綠色化。年產有機肥2萬噸,減少化肥使用5000噸。三是農田生態化。每個項目配套流轉1萬畝農田,形成“廢棄物—沼氣—有機肥—農田”的閉環鏈條。該模式計劃在全省推廣,構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網絡,助力“無廢鄉村”建設。
重要共識:綠色發展呼喚技術創新、耐心資本與商業模式創新。
對此,湖北生態正聚焦三大方向。聚焦工業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投資表面處理產業園,集中解決中小電鍍企業污染難題;聚焦“無廢城市”建設,整合磷石膏、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綜合利用等固廢資源化鏈條;聚焦綠色金融賦能,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耐心資本”合作,支持長周期技術轉化。
會上,黨委副書記鄧京津作了“湖北長江國綠生態環保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投資模式解讀。2025年初,湖北生態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綠金)10億元股權合作圓滿落地。此次合作中,雙方共同出資21億元,用于投資湖北全域生態環保項目,一攬子支持湖北生態在工業污水治理和固廢污染防治等領域的產業項目。預計形成81億元的有效資產,并帶動全省約300億元的金融機構負債和區域社會資本投資。
此次合作打造了三個創新樣板。一是支持重點區域綠色發展的創新樣板。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改變以往項目類投資集中于單一縣(市)行政單元的模式,設立長江國綠投資平臺,統籌整合全省17個縣(市)25個子項目,實現從“局部突破”到“全省域覆蓋”的轉變。二是支持環保產業集聚發展的 創新樣板。國家綠金首次以省級生態環保平臺為載體,采用“項目包”組合式投資機制,以工業污水處理和固體廢棄物處理兩大領域為核心,重點培育環沙湖低碳產業、黃石下陸區循環經濟與宜都磷石膏綜合利用等三大30億級產業集聚區,實現從“點狀治理”向“系統化、產業化治理”升級。三是支持省級平臺企業跨越發展的創新樣板。湖北生態在全省產業布局初步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此次引入國家綠金,獲得國家級戰略資本賦能,加快“從1到10”的模式復制,推動綠色資產證券化進程,貫通產業投資、生態增益到價值回饋的良性循環機制。
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東現場推介宜都磷石膏高值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園項目,披露湖北生態破局磷石膏世界性難題的產業化路徑。該項目探索“股權紐帶四方機制”,以前端無害化處理、中端規?;{、后端市場化應用打通閉環,帶動百億級產業崛起。李東詳細介紹了該項目如何實現從“固廢山”到“黃金鏈”轉變的三大核心突破?。一是實現全產業鏈布局。產業園規劃布局了200萬噸/年磷石膏安全利用前處理產線,100萬噸/年規?;卯a線,100萬噸/年高值化利用產線(包括建筑板材、高強石膏制品等),以及10萬噸/年塑料母粒資源循環產線。二是實現包裝箱革命性創新。產品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環保價值大幅提升,單條產線年減排8000噸碳當量,替代28000立方米木材,可減少15000噸/年碳酸鈣資源開采。產品性能大幅升級,具有耐腐蝕、保鮮保溫、防火等特性,其防水抗壓性能超過瓦楞紙箱5倍,并且產品可循環使用20次以上。三是實現科創平臺賦能。由中科院王焰新院士領銜,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立湖北省生態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武漢工程大學、生態環境部工業副產石膏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中心共同成立了長江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技術研究院,著力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主導制定磷石膏等標準。通過深度整合科研、資本、產業等多方資源,成功實踐了一條集高質高效利用、規?;{、綠色低碳于一體的磷石膏綜合治理新路徑。